您的位置:房地产 > 正文

楼市调控政策应尽快转为长期制度

来源: 时间:2019-01-02 14:01:09

楼市在降温趋稳中步入2019年。据媒体报道,2018年各地调控438次,成为楼市调控最频繁的一年。网民称,须坚定“房住不炒”底线,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

近期,个别城市开始对房地产调控措施进行微调。在网民看来,这些都是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的自主行为,没有触及“房住不炒”的底线,符合“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思路。

网民“潘璠”表示,“房住不炒”定位是中央多次明确和强调的,旨在让市场供求关系真正发挥作用,终止“暴涨—调控—调控放松—再涨—再调控”恶性循环,应长期坚持。各地因城施策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也都应以“房住不炒”作为衡量和评判的标准。各地在因城施策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审慎出台相关措施及影响。无论是正视当下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还是考虑地方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都要尽快摆脱对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依赖,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方给出的松绑理由可以有千万个,但保持楼市稳定是前提,实现不了必然要严厉问责。”网民“李宇嘉”说。

更迫切的是,楼市调控政策须加快转向长期制度。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作为重点任务。网民认为,前期楼市调控主要包括限购、限价、限贷、限售、限商等措施,从长期来看,需要从以行政措施为主向综合施策转变,财税、土地、金融和行为规制等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长期制度要发挥更大作用。

“在不断的政策实践中,长效机制虽然还没有整体发布,但已经在很多层面变得越来越具体。”网民“陶凤”认为,长效机制最终的模样,一定是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向“长效”。从调控政策本身看,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还是主基调。严格执行现有的限购、限价等政策之外,热点城市房贷调控力度依然不会手软。传统限制性调控将成为长效机制形成前的“短期投放”,而更长的政策储备将会是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综合调整,土地改革、资本利得税和房产税等具体的改革,将关系到租赁市场的破局,关系到金融杠杆导向实体经济的虚与实,关系到地方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的全方位补给。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