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正文

预付卡消费 备案制存盲区

来源: 时间:2019-05-29 16:51:52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类似的“搭讪”,商家用各种优惠吸引你办卡消费,可一旦你掏了钱,接下来就可能会落入一环接一环的套路……

记者调查了解到,作为新兴商业模式,预付卡消费因其便捷实惠被不少商家青睐。但预付卡备案制度存盲区、处罚力度较轻、征信体系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导致这一领域乱象频发,屡禁不止。

记者通过梳理各地典型案例发现,预付卡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在美容美发、健身、摄影、汽车美容、餐饮等领域,这其中,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成为跑路、纠纷的重灾区。

“预付卡里的钱,是消费者为履行多次性合同,预先存放于对方账户的钱款。应该是消费一次,经营者从卡中扣一次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河山说。

“但现实生活中,预付费交易正逐渐背离初衷,成为不法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手段,产生大量的法律纠纷。”北京市律师协会监事、营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集金说。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线上预付费消费也逐渐成为新的投诉“槽点”。近期,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自己在门客生活上预订了几个月的鲜花,可没收到几次就发现小程序下线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企业失信成本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导致预付费套利行为明显增多。

针对各地频出的预付卡乱象,早在2012年9月,商务部就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前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对相关企业实行资金存管制度,按预收资金的一定比例向商业银行存入存管资金,一旦违规,便可对企业形成约束。

“但实际情况是,对存管资金的后续使用缺乏监管。此外,办法仅涉及‘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3个行业,而对健身、美容美发、教育、文娱、网约车等侵权高发领域以及个体工商户都没有覆盖。”王集金说,此外,对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违法行为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力度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建议,对发卡商户及其主要管理人员设定资质门槛,如要求经营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无欺诈消费者行为的不良记录等。王集金建议:“尽快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与个人进行登记和公示,在工商执照办理等方面提高门槛。”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