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 正文

新茶饮告别非标时代 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来了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21-06-02 13:43:04

近些年,新式茶饮行业风生水起,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是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零糖”“加入蔬菜水果的茶饮”等新概念频出;另一方面却是网红茶饮品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为新茶饮的发展埋下隐忧。

5月26日,长沙市开福区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多家网红奶茶店,茶百道被发现疑似使用过期原料;同样在5月,蜜雪冰城被曝光其位于武汉、济南、郑州的个别门店存在卫生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包括随意更改或不记录食材“效期追踪卡”备制截止时间,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奶茶等食材,柠檬表皮不清洗等问题。

网红品牌们为何在食品安全线上反复横跳,不珍惜羽毛?为了迅速占据市场,茶饮品牌纷纷大力发展直营店,加盟店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降低了准入门槛。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坦言,目前新茶饮行业整体呈无序竞争态势,很多企业虽然都有质量内控体系,但由于培训欠缺,标准无法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专业度有待提升。

新茶饮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茶市场总规模约4107亿元。而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预计,到2021年,新式茶饮门店将达55万家,消费者规模将达3.65亿人,市场规模将达1102亿元,持续带动茶市场发展。

如何在新茶饮迅猛扩张之路上划下一道门槛,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5月21日,第二个国际茶日,新式茶饮行业迎来了首个具体产品标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这也标志着新式茶饮告别“非标”,迈入更规范更健康的新阶段。

实际上,在2019年以前,针对现制茶饮行业并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各地消协只能综合参考GB 2760-2014《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21733-2008《茶饮料》等相关规定对行业进行规范,行业中难免存在使用劣质原料、恶意竞争等乱象。

而此次审定通过的是《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第一批次,明确制定了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五类产品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制作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和食用建议等多项规定。

其中,在第五项“要求”中,又细分了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等要求,对新式茶饮的品质作出了细致严格的规范。

以人气最高的现制水果茶和现制奶茶为例,《标准》中根据添加的水果或水果加工制品不同将现制水果茶细分为“鲜果水果茶”“综合水果茶”以及“果制品水果茶”三类,并作出了“茶多酚≥200(mg/ kg)”的要求;而现制奶茶则根据饮品中蛋白质的来源不同被细分为“含乳奶茶”“植物蛋白奶茶”“奶味奶茶”以及“复合奶茶”四类,除了对茶多酚作出要求外,还要求“蛋白质≥1.0(g/100g)”。

“有标准有约束,才会有突破和进步,也希望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推动新式茶饮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于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坦言,“行业标准的建立绝非一个品牌单打独斗,需要协会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还有更多同行们的加入,各方合力来完成”。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瑞曾认为,奶茶行业新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行业的未来发展。“新式茶饮因更时尚、新颖的形式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和热捧,是传统茶饮方式的延伸和创新,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扩展空间,而行业标准的制定也成为了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