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三个故事带你看懂今年物价为何前高后低
与经济走势前低后高呈现出鲜明对照的是,2020年中国物价走势却恰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征。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中国季度GDP走势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特征。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8%、3.2%与4.9%。然而,该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代表国内物价整体走势的GDP平减指数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在前三个季度分别为1.61%、0.74%与0.69%;第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由1月的5.4%持续下行至11月的-0.5%;第三,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在2月至11月期间连续10个月负增长。
三个故事可以用来解释2020年中国物价为何前高后低。这三个故事分别是猪肉、进口与供需缺口。
笔者认为,
猪肉
中国CPI增速的周期性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猪肉价格波动的牵引。
虽然中国CPI同比增速由1月的5.4%骤降至11月的-0.5%,但剔除了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在同期内仅由1.5%下降至0.5%。这说明2020年中国CPI同比增速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事实上,中国CPI增速的周期性波动一度被称之为“猪周期”,也即
从2006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大致经历了四个猪周期,且最后一个猪周期还没有走完。这四个猪周期的时间点分别是: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2018年5月至今。在每个猪周期中,猪肉价格的波幅显著高于食品价格的波幅,而食品价格的波幅又显著高于CPI增速的波幅。更重要的是,猪肉价格的变动通常领先于CPI增速的变动。
前两个猪周期的长度都为三年左右,而第三个猪周期的长度达到六年左右。
不难看出,此外,前三个猪周期的最高点涨幅呈现出逐渐下降的特征(最高点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80.9%、56.7%与33.5%)。市场对猪周期持续时间不断拉长、波动幅度不断降低这一现象的主要解释,是中国养猪的市场化集中程度显著提升了,而养猪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平抑价格波动。甚至有观点指出,未来中国的猪周期将会逐渐消亡。
2018年5月至今,猪周期不仅回来了,而且以格外猛烈的方式回来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猪肉价格同比增速由-16.7%骤然上升至135.2%。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又从135.2%急剧减速至-12.5%。
本轮猪周期何以至此呢?目前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因:
非洲猪瘟
原因之一,是2018年至2019年,袭击了中国很多养猪大省,对这些大省的猪肉市场造成了显著的供给侧冲击,导致供给量明显下降。
环保政策方面过于“一刀切”
原因之二,则是有些地方政府在,要搞无猪县、无猪乡,关闭了很多养猪场,甚至要求农户提前宰杀母猪。这种环保政策的“一刀切”现象从2019年下半年起开始得到纠正,但从政策暂停到负面影响消化,需要半年到一年的缓冲期。
市场投机力量
原因之三,是作用的结果。有些企业看到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在价格将会持续上涨的预期下,人为囤积了大量的冷冻猪肉,这进一步加剧了猪肉市场的供求缺口,进而带动了价格上涨。
从另一方面来看,之所以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在2020年下半年快速下降,原因也包括非洲猪瘟与环保“一刀切”现象的负面影响基本被消化,且投机者看到趋势反转之后赶紧抛售平仓等。从短期来看,猪肉价格同比增速的下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它将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压制CPI同比增速。
进口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PPI同比增速的变动,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进口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增速由2020年1月的-0.9%下降至2020年5月的-9.4%。受此影响,PPI同比增速同期内则由0.1%下降至-3.7%。而进口价格指数在2020年上半年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以原油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不过,2020年5月至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带动进口价格指数同比增速与PPI同比增速降幅逐渐收窄,环比增速已经为正。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受全球需求反弹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望继续反弹,PPI同比增速也有望继续回升,由负转正,甚至单月增速在2021年下半年达到较高水平。
供需缺口
需求端的复苏显著落后于生产端,这种不对称的复苏格局也是造成物价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
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格局呈现出鲜明的不对称性。换言之,例如,受疫情冲击,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在2020年前3月呈现出负增长(2月份达到-25.9%的最低点),从4月份起由负转正,11月份已经回升至7.0%。但相比之下,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2020年1月至7月期间持续负增长(1至2月达到-20.5%的最低点),从8月份起才由负转正,11月份回升至5.0%。
与中国经济复苏格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的复苏格局呈现出生产端复苏显著落后于消费端的特征。
为什么同样是疫情冲击,但中国与美国的复苏格局却迥然相异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宏观政策刺激重点在于通过财政对美国家庭发钱,帮助美国家庭提振消费;而中国的宏观政策刺激重点在于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尽快复工复产。正是由于中国的生产复苏快于消费,而美国的消费复苏快于生产,才造成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以及对美贸易顺差显著放大的局面。
政策取向
宏观经济政策整体上仍应保持较为宽松的态势,以帮助经济增速尽快回升至潜在增速附近。
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能够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然而,迄今为止物价增速持续下行的局面,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总需求不足与产出缺口为负(也即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依然显著低于潜在增长率)。这就意味着,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转急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我们尤其应该注意避免2021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双边际收紧而对经济复苏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
应该说,上述判断是非常清醒与明智的。考虑到2021年疫情变化与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非对称性复苏格局与物价下行压力,控风险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但必须建立在稳增长的基础之上。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图片
-
22省份一季度GDP出炉:广东
河南永城通报代王楼村改厕问
贡嘎山脚下的村民自发组队四
-
河南太康:打造“红色引擎
河南太康:智造品牌 打造千
80多个国家争先抢购 “太康
全国各地楼市调控已60余次
哈尔滨一滑雪场缆车系统发生
农村农业部:建立和完善蔬菜
-
小果庄人撤了动物咋办?他们
2021中国长春(国际)无人驾驶
2020年北京薪酬大数据报告:
中国地震台网:四川宜宾市珙
创历史新高!国家邮政局:
北京于11月3日正式迈入冬季
-
中国地震台网:新疆伊犁州巩
进博会:共享经济遍地开花
中国易地扶贫搬迁960余万人
甘肃靖远移民农户:搬迁地不
重庆巫溪宁厂镇:来自一个千
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前三季度
金融
财经
要闻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