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区域经济 > 正文

高科技让吉林农业更加智能化

来源: 时间:2019-04-11 16:25:43

记者从吉林省的多个科研院所了解到,卫星、无人机、多光谱相机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变得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过去勘察种植面积,需要人靠脚力一步步去丈量计算。如今,太空中的卫星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轻松探测农田情况。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吉林一号”卫星农林领域应用的工作人员曲春梅说,“吉林一号”遥感卫星通过获取植被指数影像,根据植被反射不同波段光的比例形成数据信息,从而反映出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出苗率等,200平方公里的农田仅用半个小时就能成像。“卫星种田”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农安县等地开展试点。

将重量仅为190克的新型多光谱相机安装到无人机上,绕田地飞行一周,再将获取的数据信息传输至软件,农民便直接掌握该片农作物长势及病虫害信息。新型多光谱相机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军强说,过去农民种地主要靠经验,根据肉眼观察农作物颜色判断长势,这样的传统方法存在精细度不足等缺陷,而光谱相机的查看轻松便捷,图像可以直接形成处方图,农民能对症下药,为农田精准“把脉”。该项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开展试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遥感团队也研发出田间精准管理技术等一系列农情监测方法,助力智能农业。该所遥感与地理信息中心研究员刘焕军介绍,利用土壤与农作物遥感监测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田块内部土壤、作物长势、灾害、产量进行时空间动态监测,最终通过农情信息精准服务平台与智能手机客户端反馈给用户。农民打开手机,就能得到施肥、田间管理、防灾减灾预警等个性化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农田告别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刘焕军说,“智慧农业正逐渐向田间地头普及。”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