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区域经济 > 正文

厦门“数字化”让自贸区“跑”得更快

来源: 时间:2019-05-05 15:35:42

巨大的岸桥流畅地抓箱卸货,繁忙的搬运车快速将集装箱运送到堆场,高高的轨道吊准确地堆存货物。偌大的码头和堆场不见一个人影,但所有设备运行得井然有序、精准无误。

在数百米外,面积不大的中央控制室里,五六个操作员轻点鼠标,就完成了整个码头的全部作业。

这是厦门自贸区海沧保税港区的“无人码头”——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中央控制室计算机就是码头的“大脑”和“眼睛”,通过它智能识别和精确定位,来控制和操作自动化机械设备。

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毅鹏告诉记者,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集装箱装卸、堆存等工作,现在都能由智能传感器自动实现,一线人员比以前减少了七成。不仅如此,投入运营3年来,码头智能化操作还使能耗减少了25%,效率也提升了20%。

数据“跑路”代替了人“跑腿”,自贸区“跑”得更快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智慧型港口,是福建自贸区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而在自贸区平潭片区,智能化电子政务的应用,则始终支撑和推动着平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互相交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平潭行政服务模式。

陈原是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一家电子企业的负责人,不久前他刚刚以“不见面审批”的方式,拿到了今年一季度的经营贡献奖补资金。“税务部门、行政窗口我一次都没跑过,就动鼠标上传资料等待审核通过,就能领到企业奖补资金了。”他说。

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卓华彬告诉记者,过去企业申请相关财税奖补,需要多次递材料、填表格、盖公章、跑窗口,有些企业嫌流程太繁琐,小额资金干脆不申请了。

2016年平潭实施“财税奖补快车道模式”,102项财税优惠资金兑付实行“一窗通办”,5个工作日办结。部分产业培育领域的奖补事项,行政审批局还进行电子化升级改造,实现“不见面审批”,让企业申请受理“一趟不用跑”。去年一年,行政审批局产业奖补窗口受理了1300余件申请,审批奖补资金近10亿元。

在平潭,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制度创新远不止这一项。便民服务“一窗通办”包揽了婚姻登记、医社保办理等170多项业务,80%事项实现30分钟之内办结;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正在推行企业电子化登记,上线“一趟不用跑”的远程面签系统……

卓华彬说,未来还会利用电子政务数据、人脸识别技术等,实现“全程网办”,推进平潭智慧岛建设,“真正实现审批不见面,窗口不排队,一趟不用跑。”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