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要闻 > 正文

复工复产“新基建”提速 人工智能产业能做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0-06-02 09:10:28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难得的新机遇。”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期前沿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格外耀眼,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的需求和创新因素破土而出,作为“新基建”几大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能否为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开出科技良方?

在李国杰看来,疫情期间表现较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例如无接触自动测体温,疫情追踪、摸底排查中计算机与居民的自动问答等,大多是过去有较多数据积累的应用场景,而对传播扩散途径检测、病毒源头的追溯等,由于缺少足够多的已标注数据,效果就差一些。

李国杰说,这次疫情中,智能产品在用户群体中赢得了更多信任,人工智能给各行业的“赋能”作用开始显现,人工智能应用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终身会士蔡自兴则认为,人工智能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创建智能经济新形态等方面潜力巨大,对5G基站建设、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还会为很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

“‘新基建’提速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为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蔡自兴说。

但在这一过程中,被誉为人工智能“三驾马车”——算法、算力、数据到了疲软的时刻,深度学习在工业界还在靠大数据和大算力等勉力支撑。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山世光说:“人工智能能力的升级,必须依赖人工智能方法论的升级。”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公众期待很高,然而,“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认为,公共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平台、知识中心等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助力技术落地、加速技术突破之外,也应在促进不同群体共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新条件,改进欠发达地区智能化基础设施,才能使智能化变革走向包容发展、共享发展”。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彭思龙说:“如何让中低端的传统行业,以最低的代价实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