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要闻 > 正文

“最有影响力排行榜”被教育部撇清关系,谁最尴尬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时间:2020-07-17 11:11:28

7月15日,教育部发布声明,称近期某高校研究机构在网上发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2020版)”,现郑重声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该研究机构没有关联,从未授权其开展有关排行榜研究和发布活动。

记者发现,该排行榜由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该研究号称“以对科研成果在其学术领域及同行间影响力的评价为基础,突破简单计数的办法,综合衡量学者学术成果在其所在学术领域的贡献程度。”榜单发布后,有媒体称该评价中心是在教育部社科司支持下的跨学科、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然而,教育部的一纸声明断然否认二者的关系,让这一排行榜登时有些尴尬。

尴尬的不仅是这个研究机构,还有榜单发布之后一些上榜学者所在高校。媒体报道梳理发现,该研究报告发布后,国内多所高校进行了转发,还煞有介事地宣传本校有多少学者“荣登”排行榜,以此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科实力的成就。有高校如此介绍这一排行榜,“该榜单具有相当的严肃性、科学性与公信力,上榜学者均是在各学科领域论文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在某个学科范围内具有非常强的科研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当初有多高调,此刻脸就有多疼。

各类学术机构亦或者商业机构推出的各式排行榜闹笑话,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2007年,一份《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公布了“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结果冯友兰、费孝通、吕叔湘等已故学者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中。而今年5月,学术类微信公众号“学术志”公布了全国高校学者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排行榜,最高的发表数量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赵某,一年发表36篇北大核心论文,相当于平均每月发表3篇,每10天发表一篇。实际上这36篇北大核心论文主要来自某学术期刊的“语文诊所”专栏。很多学者署名的卷首语、专栏也被计算成核心期刊论文,排行榜沦为“记工分”。复旦大学一位学者表示,“希望永远不要上这样的名单。”不难发现,这类榜单粗制滥造,毫无科学性、严肃性可言。

虽然各类排行榜乱象丛生,不可信、也不值得信,但秉持“希望永远不要上这样的名单”的学者或者高校并不多,更多的是将各类榜单作为向社会夸耀的资本,甚至失去办学定力为其所役,瞄着排行榜办学。商业机构炮制排行榜图利,高校则为名,当然,名之外也是为利。正是二者的合谋,催生了种种乱象。

近年来,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在各类排行榜单上的排名进步,把大量精力投入于提高国际生比例、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等可见的指标上,虽然名次显著提升了,但人才培养质量有没有跟随名次进步、大学生的教育获得感有没有增强却很难说。反倒是,过度重视可量化的科研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度重视更有利于提升排名的自然科学学科建设而忽视了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破坏了高等教育生态。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批评。

此次教育部和“最高影响力榜单”撇清关系,再次为相关机构炮制排行榜单和高校追逐排行榜名次的做法泼了一盆凉水。也希望所有高校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坚守育人初心和办学定力,守护大学精神,以扎扎实实的育人成绩赢得社会的真正尊重。(杨三喜)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