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要闻 > 正文

网红“死神辣条”:究竟是玩具还是食品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时间:2020-07-17 11:16:57

据媒体报道,四川成都女子刘某因业绩不达标,被领导罚吃“死神辣条”后当场晕倒,并送医抢救。在短视频平台上,“死神辣条”相关话题的总播放量高达1.5亿次。而在电商平台上,商家的月销量动辄以千计。媒体记者调查发现,网红“死神辣条”存在产品定位不明、夸大宣传等问题,此外,部分在售的相关产品,其来路成谜。在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钟凯看来,尽管部分商家会注明“请勿吞食”,但并不能免责,“不让人吞食的东西能当食品卖吗?”

企业罚员工吃“死神辣条”导致后者送医抢救,如此做法的问题,相信已无需再做过多辨析,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获得员工的尊重,也涉嫌违法。而由此事所带出来的“死神辣条”对应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监管盲区,同样不容忽视。

来自媒体的调查显示,这些“死神辣条”虽然在电商平台销售量较大,且一些挑战吃辣条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广为流传,但实际多数却是不堪一揭的“三无产品”。

如有的产品包装注明的生产厂家在去年就已关闭;有的可以查询到的生产厂家,也曾因生产销售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受到过多次处罚;而更多的则是“无从可查”,被指是家庭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显然,这些被称为“网红”产品的“死神辣条”,其来源和安全极其可疑。

有关辣条等“五毛食品”的生产乱象,这些年媒体有过不少曝光,去年央视3.15晚会也有过专门聚焦。并且去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新的辣条生产管理标准。但是,“死神辣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传统的生产、销售不规范问题这么简单。

首先,其到底是玩具还是食品,目前都还存在争议。如不少“死神辣条”的包装上都注明,本产品为创意整蛊产品,仅为娱乐使用,不可吞食。但是,从社会对辣条的认知习惯,以及其销售话语看,它又明显属于食品。这样的模糊地带,显然需要尽快厘清,不能让其误导消费者,更不能让商家通过在“整蛊产品”和“食品”的概念之间打擦边球来推卸责任。

其次,针对这类电商专供的网红“食品”,该如何避免监管上的盲区?依靠挑战、整蛊等网络噱头兴起的“食品”专门在电商平台销售,完全可以理解,但并不是说,其对应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就可以忽视。这里面,一是“食品”本身的生产规范问题,从厂家的生产资质到包装,都应该有明确约束;二是,动辄能够把人“吃”进医院的“商品”——不管是玩具,还是食品,是否还能够流入市场?

并且,媒体调查显示,像“死神辣条”这类打着整蛊玩具旗号,实则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的“三无产品”,目前在网上并不在少数。如之前在各大短视频网站走红的整蛊玩具“臭屁包”还曾发生过爆炸伤人事件。对此类现象,有必要进行系统性的干预和规范。

应该看到,网络短视频流行,催生出各种话题、游戏,由此也制造了一些新的“玩具”“食品”,这确实对传统的食品、玩具安全监管乃至标准界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该引起重视。同时,各平台也应该守住自己的责任,如“死神辣条”,有些还是未成年人在直播挑战。无论如何,食品有食品的安全底线,整蛊也该有整蛊的安全底线,两者不能混淆,更不容突破。(朱昌俊)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