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固然好 但不宜以此吸引学生报考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让不少考生和家长犯了“选择困难症”。万一落选心仪专业,是否可以先踏入学校,再找机会转专业?记者了解到,广东不少高校均实行相关政策支持学生转专业,并逐渐拓宽辅修条件,减少“高考定终身”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进大学之后,如果对原来就读专业不满意,将有机会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对学生来说,当然是好事。我国已有很多高校推出转专业政策,这是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值得肯定。但是,高校将其作为招生宣传的“卖点”,或许并不合适,考生和家长也最好别把这作为报考大学、专业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高校虽然推出了换专业政策,甚至有高校提出零门槛申请换专业,但换专业的比例是有限的,并不能做到学生想换就换。有的高校换专业比例达到30%,而有的学校换专业比例只有5%。也就是说,换专业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又不能换专业,结果在大二、大三选择退学再高考的学生近年来不在个别,包括从北大、清华退学。今年湖南高考第一名(加上20分加分),就是一名大三从北大退学的男生。
有人对此感到不解,大学不是有转学政策吗?对原来专业不满,为何不通过转专业渠道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问题在于,大部分学校转专业要看大一的GPA(学绩点)、转专业申请、转入专业的考试成绩,即便是零门槛申请,也得看换专业考试成绩。简单来说,就是“要努力学习好本专业才能达到不学本专业的目的”。这是一个悖论,可却是现实。由此,对本专业没有兴趣的学生就变得特别煎熬,不努力学习,就得一直学这一专业,而努力学习,自己又根本没兴趣。学到班级最好,却要转专业,此时要不要转也变得纠结。
事实上,高校的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教授们也对转专业政策“不感冒”,认为这让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都转到到热门专业去了。有人质疑他们怕竞争,但问题是这些专业的质量不是不高,有的甚至是全国学科实力排名第一、第二,只是吸引力不如所谓“热门”专业。当学生及家长以急功近利的观念选择所谓的“热门”时,实力再强的基础学科专业也属于“冷门”。
这也是有限比例换专业,同时把换专业作为进入学校热门专业机会的政策设计必定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大学里进一步了解学习兴趣,结合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应该是自由换专业。实行自由换专业政策,要求大学必须办好每一个专业,不存在各专业办学质量的较大差异,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校后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像之前一样盲目追逐热门,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需要大学对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优化专业设置,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而不能只是在原有办学框架下设置换专业政策。
不仅换专业政策应如此,推行专业辅修,授予完成辅修学生辅修学士学位,允许学生学习双专业,授予双学士学位等等,均应基于学生实际,扩大学生选择权,并保障培养质量。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不能只追求被录取,而不考虑未来的学业发展,或者想得过于乐观,这些都可能给自己“挖坑”。简单来说,建议学生选择某一专业时做好长期就读的准备。有了这种观念,就会认真评估做好当下的选择,不论今后能否换专业都可从容应对。(熊丙奇)
图片
-
22省份一季度GDP出炉:广东
河南永城通报代王楼村改厕问
贡嘎山脚下的村民自发组队四
-
河南太康:打造“红色引擎
河南太康:智造品牌 打造千
80多个国家争先抢购 “太康
全国各地楼市调控已60余次
哈尔滨一滑雪场缆车系统发生
农村农业部:建立和完善蔬菜
-
小果庄人撤了动物咋办?他们
2021中国长春(国际)无人驾驶
2020年北京薪酬大数据报告:
中国地震台网:四川宜宾市珙
创历史新高!国家邮政局:
北京于11月3日正式迈入冬季
-
中国地震台网:新疆伊犁州巩
进博会:共享经济遍地开花
中国易地扶贫搬迁960余万人
甘肃靖远移民农户:搬迁地不
重庆巫溪宁厂镇:来自一个千
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前三季度
金融
财经
要闻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