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金融 > 正文

每日焦点!“买断工龄”是巨坑?“买断工龄”二十年后,下岗职工怎么样了?

来源: 时间:2025-10-18 17:28:29

对于很多有过下岗经历的职工来说,买断工龄这个政策应当是并不陌生的。90年代的时候,我国部分企业的职工经历过一波下岗潮,而这些下岗的职工都普遍签署了工龄买断协议,也就是一次性拿到一些补偿金。随着这部分人逐渐开始进入到退休年龄,有些人发现买断工龄对于养老影响不小,那么买断工龄20年之后,这些下岗职工怎么样了?他们的养老会受到哪些影响呢?为什么有人认为买断工龄是坑呢?


【资料图】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说买断工龄具体的社会背景。上个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的国企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正因如此,有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达到了2800万人。也是在这一时期买断工龄成为了许多企业减员增效的捷径,也就是通过买断下岗职工的工龄,让他们拿到一次性的补贴,从而减轻减员的压力。

客观地说,买断工龄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没有明确依据的,但在那个时期的确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买断工龄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对于当时的很多下岗职工来说,之所以会选择买断工龄,也是因为现实问题。要知道那时候很多厂子都已经发不出工资了,而买断工龄是可以一次性拿到一笔钱的,如果厂子真的倒了,那么对于职工来说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生存压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之下,很多人就选择了买断工龄,看似是自愿,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有下岗职工发现买断工龄对于养老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甚至有人觉得买断工龄是坑。那么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首先买断工龄之后,对于参保人而言普遍面临着养老金缴费年限不足的问题。对于很多下岗职工来说,在买断工龄之后,他们就成为了灵活就业者。收入就开始不稳定,不稳定之后社保缴费就会出现中断。但我国的养老金退休最低年限是15年,所以很多人在退休年龄到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缴费年限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他们没办法正常办理退休,只能通过延迟退休或者是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行退休。

除此之外,更多的下岗职工认为当时的一次性工龄买断给出的补偿金额是不合理的。按照原劳动部发布的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经济补偿最长应当是按照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但在当时那个情况之下,有很多企业都是没有按照这个规定进行的,甚至是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计算的,这对于职工来说显然是损害了他们的权益的。

除此之外,对于这些被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来说,他们的社会保障连续性也遭到了破坏。从企业职工社保转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不管是医保的报销比例还是公积金福利都是受到影响的。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一次性补偿根本没有考虑过几十年后的物价上涨以及养老金增长。正因如此被买断工龄之后,这期间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比较大的。

而过去和现在的现实落差也让部分下岗职工觉得心理不平衡,也有了“买断工龄”不划算,是坑的想法。

那么对于当年买断工龄的职工来说,现在是否还有补救的余地呢?

其实也不是没有,但还是比较麻烦的。首先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找一下当年的劳动合同,买断工龄的协议,工资条,工作证等等这些证明材料。向当地的一些有关部门指出买断的过程可能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比如没有足额缴纳社保或者是补偿标准过低等等。甚至可以采取诉讼,只是,具体的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的。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各地也出台了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社保补缴政策。大家也可以看看当地是否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有大家也可以及时进行补缴,这样一来就能够满足。退休需要的最低缴费年限,正常办理退休。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大家认为买断工龄在当时来看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精彩推送

公司

一系列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正密集出台加速落地。

详细>>

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9月8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

详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

详细>>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

详细>>

今年前8个月,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约25亿手,同比增长64%。这是记

详细>>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3年暑期档调查结果显示,暑期档电影观众满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