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兴衰与气候有关?
1
适宜的气候带来繁荣和发展
通过对三星堆遗址的孢粉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多种植物遗存,包括竹子、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以及少量碳化稻等。这些植物遗存显示,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殷周交替之际,成都平原地区有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多样,多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并且附近有湖泊水系,拥有较多的藻类植物,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2021年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象牙,这可能由贸易交换而来,也可能反映了在三星堆文明时期,该地区有大象生存。
大象最舒适的生存环境是海拔13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大象的生存对温度有一定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活。大象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水源是否充足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表明,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很可能要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形态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青铜神树形态接近《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这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或者热带的植物。青铜神树具有高大的枝干和纵横交错的树根,更像是亚热带特有植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人之所以来到三星堆生活,并且逐步建立起国度,恐怕也是看中此处气候条件优越。三星堆时期这里终年温暖湿润,北有鸭子河,西南有马牧河,土质肥美,适宜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人类居住和文明兴起。古气候研究也证明,三星堆时期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全新世的温暖期,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潮湿,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2
突然消亡或与极端天气有关
2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三星堆文化突然中断并迅速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一问题有多种假设,包括战争说、水患说、迁徙说等。部分研究倾向于气候变化导致灾难频发,最终因为一场洪水使得三星堆文明湮没于历史之中。
距今3500年前的第二新冰期,中国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冰川活动普遍加强,多种冰川活动发生,这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对三星堆地区孢粉古植被序列的分析,并与全国同时期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在约2800年前出现了气候干冷期。由温暖湿润到寒冷干旱的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状况频发,这可能导致了洪水泛滥。
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频繁的干旱洪水最先影响古蜀社会的农业生产,先民的生产活动依赖于自然环境,无法抵御这种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进而导致三星堆文明覆灭。
在三星堆文明第四期遗址中,发现了富水淤积层,这是三星堆被洪水淹没的有力证据。其早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烁石,这也是洪水冲刷所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洪水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社会发展。
此外,约公元前1037年,三星堆遗址区及周边发生了严重的地震并引发岷江改道,这些灾害可能导致了江水枯竭,进而迫使三星堆人迁徙。
3
温暖期的王朝更稳定繁荣
这样的“天意”并非偶然。实际上,人类进化历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多文明的兴衰曲线,与气候变化曲线存在高度重合。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以时间为脉络,以王朝起止为分界线,详解了不同朝代的气候特点——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至公元1900年间,有四个相对温暖和四个相对寒冷的时期。四个温暖期大致对应的历史朝代依次为夏朝至西周、两汉、隋唐、明朝;而寒冷期大致对应了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与辽宋金元、清朝。
总的来说,处于温暖期的王朝相对更稳定且繁荣。
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农业基础上,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寒冷期通常对应着降水减少、天气干旱,粮食大幅减产,生存环境更窘迫。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还会产生掠夺资源的情况,并带来动乱。
图片
精彩推送
- 三星堆文明兴衰与气候有关?
- 电视问政,静水流深
- 冬季演出市场持续火热 非遗演出、歌剧音乐会“花样上新”
- 多地热门地块成交 土地交易传递楼市企稳回暖态势
- 福建:奇石博物馆内能看不能吃的“满汉全席”
- 顶流冰箱贴硬控年轻人 记者探寻公园文创背后流量密码
- 浙江舟山:村民通过渔民画绘出生活新貌
- “丝路光影 千年华章”图片展在柏林开幕
- 吉林长白山腹地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
- 中老铁路磨憨铁路口岸成为世卫组织认证首个“国际卫生陆港”
- 天有为 IPO:智能座舱领域,国内执牛耳,全球开新篇
- 广西梧州:企业屋顶光伏 “电”亮“绿色经济”
- 广西侗乡三江:木耳丰收采摘忙
-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民众体验乡村“烟火气”
- 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8% 物流需求保持向好
- 尺素金声丨森林覆盖率超25%,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国家
- 福建泉州:世遗之城 书香氤氲
- 青海德令哈:猞猁悠闲漫步“巡山” 呆萌可爱
- 地铁站开放自助寄存服务!在这25个站→
- “南粤扶残·艺海友爱”暨国际残疾人日活动在广州举行
- 广西藤县:机器人赶订单 冲刺全年目标
- 青海西宁:300名健身爱好者同场演绎“彩龙”翻飞
- “全球南方”媒体对话合作机制在福建泉州启动
- 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在广州开幕
- 山西高平:盘活民众“生活圈” 托起民生“幸福梦”
- 18国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侨乡漳州
- 山西阳泉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传统煤电优化升级 清洁能源建设提速
- 探访福州侨厝心远庐:家的温暖 侨的根魂
- 山西黎城:“水+”产业赋能丹泉河谷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东盟国家大V齐聚广州 共话“现代化的模样”
- “可爱经济”掀起文旅新时尚 更多人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 各地开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
- “零关税待遇”彰显扩大高水平开放决心(和音)
- 江苏拓展跨境电商新模式 激活产业新动力
- 各地发展冰雪经济 “冷资源”释放“热消费”
- 富春江风光旖旎
- 我们的姿态自信开放——从“千年瓷都”看文化传承发展
- 辽宁省第六届暨高校第五届中华传统礼仪手语大赛在沈阳举办
- 社交平台刮起“碘伏美白风” 专家:别信
- 女摊主免费为困难群众送菜一年多:能帮一把是一把
- 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在邕开幕
- 天有为 IPO:智能座舱启新程,主机大厂结深盟
- 利落干练 “巴恩风”穿搭火了
- 如何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 关于马拉松那些事:跑马能“冻龄”?心率高能跑吗?-中新网
- 吃银杏果降压降脂?喝醋能软化血管?官方辟谣
- 同心故事丨边陲朝鲜族民俗村的蝶变
- 古代如何收拾无良商家?轻则屁股开花,重则倾家荡产
- 中华文化勃勃生机 多维度讲好“何以中国”的山东故事
- 港乐已死?资深乐评人:不是超越才叫延续生命力
- 8大类家电新增10.2万种,家电新品种你用过吗?
- 方励:人生苦短,及时追梦
- 烹饪名厨齐聚郑州 上演“厨王争霸”
- 医保个人账户开启跨省共济功能
- 四川四姑娘山双桥沟冬日如画
- 深圳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 第92届好莱坞圣诞大游行的“中国元素”
- 水果不宜加热吃……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 黄河流凌簇拥碰撞 奏响“大合唱”
- 老友学生忆童祥苓:他曾是几亿中国人心中的男神
- 暖气不暖房东不管 租客该怎么办
- 新疆红其拉甫口岸正式进入常年开放
- 进一步规范农村客货邮运营行为 乘客安心 货物安全
- “搭便车”出事故如何担责?最高法解答
- 开车不看手机到底有多难
- 广西创新优质资源供给助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区
- 新疆首个中医药文化及野生植物司法保护基地成立
- 2024乌鲁木齐半程马拉松即将举办
- 恒小花:探索智能化技术的无限潜能
- 2024长城奖金级作品!「全站推广」引领商家实现飞跃,定义行业新标杆
- 微众银行开展全民举报活动,重拳打击不法分子营销电话扰民乱象
- 广西第三十三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活动在南宁举办
- 台湾大叔秦岭“虾客”行
- 2024中国定海东海云廊街舞邀请赛舟山落幕
- 浙江余姚:四明湖池杉林“红”了
- 福建福州:公园彩虹步道引游人
- 福州锔瓷匠人:在残缺器物间修造艺术之美
- 2万跑友竞逐2024晋江马拉松赛 肯尼亚选手包揽冠军
- 贵阳一乡镇“周末特色集市”开市 市民搭乘公交热闹“赶集”
- 福建:爆笑小丑剧“引爆”传统村落
- 重庆:金佛山178刨猪汤文旅消费季启幕 民众提前感受“年味”
- 7所“飞虎队友谊学校”在新疆授牌
- 澳大利亚华裔青年大学生海南研习:找寻与家乡的连接
- 京台青年在卡丁车赛上演“速度与激情”
- 为吸引更多海外跑者参赛 上海马拉松提前宣布2025年比赛时间
- 2024北京野鸭湖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 燃动冬日之旅
- 超万名跑者竞速广东阳江海陵岛马拉松赛
- 逾2万名徒步爱好者穿越广东丹霞山
- 吃火锅玩“熊猫” 韩国队混团世界杯上演绝佳松弛感
- 故宫文创融合馆开馆 打造无障碍文化体验空间
- 2024黎平·中国侗年民族团结大巡游举行
- 中国美术馆全民美育系列展首场展览聚焦基础美术教育教师作品
-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布三大考古新成果
- 呈现别样经典故事 北京人艺再演《霸王别姬》
- 1500名海内外选手“登顶”广州塔
- 《八十天环游地球》主角木偶巡游香港铜锣湾
- 从“十四冬”到“世界杯”中国北方小城扬名内外
- 差林差立·育昆:中泰电影产业合作如何深化文化理解实现共赢?
- 专家大咖齐聚成都为“双碳”目标献计献策
- 恒生活:未来人工智能行业的新兴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