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区域经济 > 正文

如何补齐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短板?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21-09-02 15:00:50

“我国肉类冷链流通率只有30%,果蔬不到20%,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此前在国新办召开的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当前中国商贸流通设施建设中的短板冷链物流。

基于此,商务部将发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补齐相关短板。

几重制约因素待解?

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约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数量较少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具体来看,中国人均冷库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冷库建设规模有待扩张;此外,东部沿海地区冷链水平较高,冷链网络体系相对健全,中西部地区冷库则较为短缺。

二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应对季节性变化的能力有限。因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其上市季节性较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也面临着在农产品成熟上市期高频使用、在未采摘时出现闲置的情况。

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整体看,中国冷链企业数量少,经营不规范,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行业粗放式发展导致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较低,“断链”问题突出,运输质量难以保证,损耗较大。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冷库建设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冷链运输设备占比不高,特别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预冷、包装、配送等冷链能力欠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此外,付一夫表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标准不够健全。“如产品标准、设施设备标准、技术标准、流程标准、服务标准等不够完善,总体上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损耗率较高,质量无法切实得到保障。”

对标标准化信息化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洪勇认为,各方应从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丰富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功能等方面补短板。

洪勇进一步分析,一方面,可复制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模式,加强建设产地集配中心、冷库等乡村新基建,利用互联网平台倒逼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落地,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

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实时监控冷链物流流通各环节,打通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冷链物流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冷链物流各环节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冷链物流运行管理效率。此外,为满足农户产地加工处理的多元化需求,应推广示范冷库建设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增强冷库的预冷、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

付一夫亦表示,各方应合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一是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在组织、人员、信息化、设施设备以及作业环节因标准缺失而存在缺陷的问题加快解决。二是加强冷链物流体系信息化转型,以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整合生产、分销、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提高整体效率,实现冷链运输管理透明化、一体化。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冷链系统的建设和操作对专业化要求较高,须由专业人才完成,但中国整体上仍缺乏冷链物流相关人才。对此,付一夫建议大力培养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技术型、信息型和管理型人才,进而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精彩推送

公司

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田机械)将于2021年3月18日首发上会。绿田机械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

详细>>

11月6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480万台,同比下滑14 3%。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

详细>>

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中国零售行业整体遇冷,增长一度陷入停滞。对于业务模式主要面向线下门店的内衣企业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详细>>

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已结束,然而,神州数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且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大董事、高管拟

详细>>

8月28日,兑吧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尽管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其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导致经调整净利润亦由盈转亏,但是其SaaS业务表现

详细>>

27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 58亿元,同比下降6 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6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