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要闻 > 正文

深圳市首个高星级绿色建筑建成标识出炉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2-02-23 13:24:27

日前,深圳市首个高星级绿色建筑建成标识出炉,授予大鹏新区安居东湾半岛花园项目,新区绿色建筑建成标识取得新突破。

除了高星级绿色建筑,近年来,为满足辖区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以及为人才引进提供住房保障,大鹏新区成立新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审议、协调解决公共住房项目及配套设施的选址等重大事项,并通过土地收益优惠政策和租赁、改造、运营资金补贴等方式,推动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参与公共住房建设筹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绿色环保”,新区还依靠自身地理优势,建成一批“海景房”“山景房”的山海特色公共住房,并首次面向新市民、青年人进行配租。此外,新区还推出全市首个可售型政策性住房项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大鹏新区完成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43套,供应房源1068套,配租率最高达96%,全年人才房需求满足率持续保持100%,全市首个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安居君兰湾府全面封顶。“公共住房任务落实”指标2019—2021年连续三年考核满分且位列全市第一,为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提供了坚实的住房支撑。

打造绿色建筑新标杆

3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近年来,大鹏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推动绿色建筑全面发展。新区通过制定并印发《大鹏新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计划》,明确年度新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年度任务,细化各单位职责分工。

与此同时,新区在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施工许可、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审批和监管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全流程管控的高效机制。

目前,新区已有3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高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占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比例达63.6%,居全市前列。

满足租购政策性住房需求

全市首个可售型政策性住房项目落户坝光

2021年11月,深圳市首个可售型政策性住房项目——安居君兰湾府全面封顶。据悉,该项目位于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其政策性住房建筑面积47291平方米,配套商业4000平方米,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50平方米,车位370个,建设可售型政策性住房567套,可满足广大市民在“租”之外对“购”的住房需求。

安居君兰湾府共建成住宅4栋,提供可售型政策性住房567套,其中70平方米左右两房两厅户型153套,87平方米三房两厅户型414套,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海景房”,更是美丽、宜居、舒适的幸福家园,为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食品谷)筑巢引凤提供有力安居保障。

开启常态化配租模式

首次面向新市民、青年人进行配租

2021年,大鹏新区为进一步满足辖区群众对住房的需求,进行了放宽配租门槛和优化配租政策的调整。

在放宽配租门槛方面,大鹏新区降低人才学历、户籍等配租条件,首次面向在新区服务的新市民、青年人进行配租,截至2021年底已供应房源约600套。在优化配租政策方面,针对新区短期内产业对人才房需求不足现状,试点将部分房源配租给新区无房群体,满足部分职住分离群体公共住房需求,并开启常态化配租模式,消除集中配租等待时间,实现人才“即来即审”高效配租。

软硬件双提升

大力优化公共住房软装配套

近年来,大鹏新区结合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配套、群众诉求等实际情况,为住户提供价格适中、性价比高的公共住房,并在优化公共住房软装配套上下功夫。为公共住房适当配备空调、厨具等电器,同时引入智能家居、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将公共住房打造为拎包入住、智能舒适的幸福家园。

与此同时,新区还协调完善项目周边配套,坚持道路、公交、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与公共住房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公共住房功能齐全、美丽宜居。值得一提的是,新区充分释放山海资源优势,建成一批“海景房”“山景房”,实现住户推窗看海、开门见山。因优美居住环境和设计,大鹏中心区的鹏湾府、龙湾府人才住房项目荣获2019年度第五届“深圳建筑设计奖”三等奖。

精彩推送

公司

1月18日早盘,东鹏饮料高开高走。截至发稿已封死涨停,报172 15元。消息面,东鹏饮料于1月17日晚间发布业绩报告,2021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1 5

详细>>

去年春节前年终奖拿了30多万,今年一分钱都没有了。在一家20强房企已经工作7年的地产人陈雯雯说道,而她所在的一线区域已是该房企业绩最好

详细>>

在连续多次发布风险警示函之后,大妖股九安医疗终于熄火了。1月18日,九安医疗高开低走,最高涨至88 88元,午后该股触及跌停,截至发稿,报

详细>>

2022年,上海重大建设项目初步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支撑和牵引作用。1月18日,上海发布《2022年

详细>>

1月18日,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袁达在发布会上表示,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问

详细>>

1月1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确保能源供应,是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国内外多种因素

详细>>